一,剧组环节

1、DIT转码需求

DIT:Digital ImagingTechnicans数字影像工程师

音视频合板

有时码器更方便

还原709色彩

方便查看素材的细节

·代理格式:mov编码:Prores422Proxy

剪辑搭建框架,不需要高规格素材

2、接收素材

需确认对方是否有备份

核验接收到的素材(使用核验软件,防止编码出错)

3、与导演对接

了解品牌背景(品牌调性、品牌往期的影片风格)

了解导演的喜好(作品类型、演员偏好)

拿到脚本及时与导演沟通(导演是最终服务的对象)

第一次(拍摄前),了解整体的调性

第二次(拿到素材后),了解具体的实施

第三次(挑完素材后),了解导演细节的偏好

自己找参考片和音乐,寻求突破

二、工作流程&思维方式

越是难的复杂的东西,你更应该简单的去做。

1、挑选素材之前

影片脚本:

电影脚本,一般是给客户看的,大多导演真正拍摄的时候,都不会看脚本拍。

·对剪辑来说,脚本中的文字是最重要的,图片是次要的。

·很多东西是提前考虑,重要的是节奏和气质。

发散思维:

·尝试不同的剪法,先有一个风格预期。(不局限脚本的设定,优先考虑情绪)

。要先按照脚本去做,搭建框架(A版)

。后根据自己的想法,再做拓展(B版)

。当一个片子足够优秀,其表达的“情绪”是很容易被感知的。

前期准备阶段:

·多看参考片,积累自己的审美

。新片场、TVCbook、开眼等。

·思考“角色”的切入点(人或物),从主角或配角开始切入。

·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

光听不够,要实际放入音轨去感受。

。剪辑前,先确定曲风(导演定)

。挑素材前,先确定音乐(剪辑找)

。根据脚本,确定片子的气质(与导演沟通)

2、素材挑选的方法

1.分卡号:

a.按照素材卡,分组建文件预览(卡号、日期)

2.分场景:

a.按不同的场景,分组(可以用颜色区分)

b.按照故事脚本,一场场的去过。

3.排顺序:

a.按照脚本的顺序,把场景按顺序排放

4.挑素材:

a.掐头去尾

b.标注重点桥段和重点镜头(可使用“颜色”标记区分不同质量素材)

i.演员表现很好,构图正常的镜头。

i1.缩减“过场戏”的长度,足够表达就可以。

ili.中间无断点的镜头(大多是摄影师的构图测试)

c.所有镜头在脑中留下印象

i.方便后期制作,快速检索。

d.留意意识中的废镜头 (择优去劣)

i.有些“废”镜头,可作为二次使用。

ii.看起来没有表演内容、没有台词的状态镜头、晃动的镜头边角料。

ili.喊完Action之后,到喊卡之前,只要不是大穿帮,都是有用的内容。

注:超过5天的拍摄

一般剪辑会提前进入剧组,开始挑选素材 (素材量大,做笔记记录)

·挑选完素材之后,再进行分场。

3、一个片子的多种剪法

根据整个脚本立意。品牌的内涵、导演的想法。

一个片子开始,首先要交代场景和环境。

·首先考虑好,谁是当前剧情的主角。

·剧中什么东西,是可以被省略的。

·每个片子,都有很多的切入点。

·剧情中的“精彩点”,要什么时候放出来,以达到最好的效果。

注:

1.对短片来说(广告、剧情),剪的越干净越有质感。。 (特效片除外)

2.音乐不一样,片子的调性也不一样。

3.在有限的时间,多去尝试不同的版本,选择最好的。

三、各种影片类型-剪辑技巧

1、对话戏

思维比操作更重要,意识形态是原动力。

慢节奏-类型:

·剧情片要先考虑情绪,每个段落都为后面做铺垫。

·确定场景里谁是主角,且主角的身份持续到什么时候(可能下一个场景,角色就变换了)。

·善用JCut和LCut,使剧情更紧凑,连接性更好(但要保留镜头的呼吸感)。

·做剧情片,演员的眼神和情绪,可能要比语言更重要(把握人物性格)。

·挑素材的时候,一定要全面的考虑人物关系。语言或动作,是否会对其他角色产生影响。

·剪对话的时候,要把握不同角色性格的节奏(开朗、典、稳重、轻桃)。

。多人对话:多人场景,一般都是为后面的“对打镜头”做铺垫。

。演员的对话音频,可以“偷”着穿插用,不用太死板。

注意:

1.带调度的镜头,一定要保留全,着重去用。

2.一段素材,展现出要表达的意思即可。

3.如果没有镜头的调度,只有对话者的镜头,剧情会显得干。

快节奏-类型:

·对话跳切(不同构图,加快叙事节奏)

·做节奏停顿,要在整一句话中间位置(留气口,节奏缓冲)。

·首先考虑语言的连续性,然后再考虑画面

·剪快节奏,必须省略一些多余的对话,简洁利落。

·话抢话,前一句没说完,直接接后一句开始(带画面)。

2、动作戏

注意动作之间的剪辑点,找到动作最恰当的“点”。

比如-用刀砍人

·镜头1,挥刀准备砍(有砍的动势)

·镜头2,刀已经砍在对方身上(砍的动作已完成)

·手起刀落,观感会更显威猛。

·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“慢镜头”(点缀少用)

。比如从“挥刀”、“砍人”的中间,做慢动作效果

或者从“砍人的过程”,中间血的瞬间,做慢放效果

·除感情戏,和动作蓄力,其他动作切忌拖泥带水。

3、舞蹈MV

根据客户的要求,做出他们想要的东西。达到及格线,做更出彩的结果。

镜头节奏

·MV开始,节奏不会太快,画面剪切较少

·根据歌曲的节奏,适当匹配镜头的切换

大架构,小节奏

·先考虑“大架构”,每个篇章的内容,大概的框架。

·后考虑“小节奏”,更具体的起伏细节,与画面的精细匹配。

主角与配角出镜的比例

·主角:整片的1/4或1/3,不宜太满。

·配角:用作烘托主角,表现主要动作即可。

注:每种音乐的风格不同,也会有不同的剪法。在没有对应概念的时候,要多看已有的类型MV。

4、说唱&贯口

类型:相声、郴子

·音乐的速度控制,合理变速与说唱节奏对应。

·适当的调整台词的位置,但不轻易改变台词的节奏(专业演员有自己的节奏)。

·音乐和音效的选择,匹配场景的风格和情绪。(相声:锣鼓、该谐)

类型:说唱Rap

·没有规定的舞蹈动作,按照人物的状态去剪。

一般是按照原有的音乐和节奏匹配画面,和MV剪辑类似。

·人物主角占时长的1/3、1/4。

·所有的音乐都有起点,有一个画面和音乐的起势。

·镜头切换要搭配,单一镜头不要太长。(按音乐类型而定)

5、特效片

做特效片之前,一点要先看脚本,并且要全部吃透。

·脚本中的细节,要在脑中多过几遍。(很多内容没有实景,只能靠想象)

·把需要加特效的地方,做文字标注,以VFX:开头。(文字放置位置,不影响画面主体)

特效片制作思路(从无到有)

1、制作流程:

1.先读文字脚本,分镜脚本。

2.结合脚本和导演的想法剪辑。

3.剪辑的粗剪给到特效,方便特效做框架(画面加文字标注,并留足素材的时长)。

4.不断打磨剪辑,多与导演和特效部门沟通。

5.确认终版,合片交片。

2、剪辑需要提前做的工作:

·用来做示意的字幕板

·需要做特效的参考图(示意的越明显越好)

·整理要用到的音效,以声音辅助说明特效内容

四、后期各部门-工程对接

注意:必须是客户已经确定剪辑没有问题,才开始进入其他部门的流程。

1、剪辑项目搭建规范

1.时间线存放

每个剪辑时间线都要单独存放

·按“制作时间”命名

·按“版本号”命名

2、工程打包给调色

1.删除与调色无关的内容

·外部插件做出的转场效果,全部去除。多给镜头留出余量,方便调色后恢复效果。

·抠绿素材和特效素材,需还原素材本身的缩放和位置。

·曲线变速,需还原成素材的原始速度。

·与拍摄素材无关的内容(文字、动画等后期添加内容),全部删除。

·声音也去掉,只保留待调色素材内容。

2.给调色部门的内容

·XML文件

正常情况下,调色部门也有素材的原始文件,只需给XML文件即可。

。没有素材,需要将需调色的原始文件,一并打包。

·样片

。方便核验,XML时间线的准确性。

比特率3-5就够了,小文件方便传输。

3、工程打包给特效

1.特效素材的保留与标注

·给到特效的素材,一般是经过调色之后的视频素材。

·只保留剪辑线中的视频,并将需要加特效的片段单独输出。

一般输出文件为ProRes4444,无损

·将添加OFX文字标注的视频,全部输出用作参考。

4、工程打包给混音

1.待混音文件的存放与打包

·音频轨道放置要规范,人声、背景声、音效、配乐。

·把画面全部删掉,只保留时间线中的声音。

·与音频部门,确认导出的音频格式

格式:OMF、AAF(一般用OMF)GI

。文件:分离音频、嵌入音频(一般是分离音频)

ps:来自《光铭传播》